开始了流域内稳定同位素水文循环研究。
昨天,中共苏州市委召开双月座谈会,向应邀与会的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通报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的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大家对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推进创建工作畅所欲言,提出了一批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她希望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继续优势,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更好吸引公众参与、完善法律及管理体系、突出重点领域等环节,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为我市三区三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目前,我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周向群代表中共苏州市委对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为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王鸿声、刘邦彦、府采芹、程耀寰、钱海鑫、姚东明、顾莹惠、夏宗懿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马亚中参加座谈会。市环保局局长孙则宁到会作情况通报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此前也表示,设计环境税一个最大的难点是税基(污染排放量)的确定。昨天,记者从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获悉,环境税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环保部将向国务院提交环境税开征及试点的请示。3月31日,联合国高级别气候变化筹资咨询小组会议在伦敦举行。
按照《科技展望》的蓝图情景,中国将在10年后的2020年迎来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实际上,国际能源署并非第一个指出中国能耗超过美国的机构。对此,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致,各个机构得出的中国能源消费量结果也存在着差异。由此可见,美国的23.6445亿吨油当量比任何能源组织公布的中国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都高出不少。
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 认为,当前的国际合作框架不公平,没有纳入中国、印度等基础四国为代表的这些新兴大国,如果希望美国加入强制减排的话,必须要求中国、印度等基础四国也一起加入,而不是援助资金问题。该公司称,中国(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消费了21.99亿吨油当量的能源。
因为中国的能源专家最乐观的预测是,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这个峰值,这比IEA的情景预测要晚了整整10年。此举当然招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断然否定。提前披露的能源报告7月28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查询国际能源署官方网站了解到,这份《世界能源展望2010》的世界能源的最新报告将在今年11月份发布。明眼人一看便知,而此时披露中国去年已经超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的消息,其意图很明显:既然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大国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那么将中国纳入强制减排显得是多么的理所当然和冠冕堂皇。
这比美国所消费的21.82亿吨油当量的能源多出了1900万吨油当量。数据不准由来已久中国跟IEA之间由于数据不准而导致的矛盾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在是否加入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多国组织的问题上,中国一直都很谨慎。从而在坎昆气候会议上,为实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让中国等发展中大国共同承担的强制减排目标、分化基础四国铺平了道路。
事实上,对于这份尚未出炉的展望中披露的中国与美国能源消耗数据,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随后相继公开表示质疑,称报告数字可以借鉴,但不可信。作为小组成员的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指出,落实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资金,关键是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排放责任,落实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的承诺,必须有来自发达国家的充足、额外的公共资金支持。
声明强调,基础四国是七十七国集团(G77)+中国机制的一部分,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团结,继续推进发展中国家内部的透明度。在回答纯净天空主持人泰勒.苏特尔(Tyler Suiters)关于中国能源消费赶超美国只是今年这一年的特殊现象,还是会长期持续下去时,比罗尔认为这标志着一个新的由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际能源消耗图景的开始,并且该现象还会持续到以后几十年。
国家能源局原巡视员白荣春认为,《科技展望》中涉及中国的部分,有很多不妥的地方,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在客气地感谢了IEA的努力后,率先发难,他认为,IEA的报告在具体数据上还不够全面,特别是对中方这些年所做的大量工作描述得不够全面。因此,美国仍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作为IEA的缔造者之一,在2009年其35周年纪念晚宴上表示,IEA现在遇到了难题,即缺少在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中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的全面参与,IEA将有可能沦为一个低效的、次要的乃至纯粹过时的、可有可无的国际组织。实际上,国际能源署的主要成员国也是经合组织的主要成员国,因此经合组织及其所属的国际能源署通常被称为发达国家俱乐部。今后中国会成为世界各国攻击的靶子,能耗量将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问题关联起来,受到各国的指责。
正如有评论指出的那样,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不顾客观事实的夸大数据,需要防止的是把经济 问题变为政治问题。因为国际能源署是隶属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下称经合组织)的一个自治的机构。
有专家认为,中国仍是发展中的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支持者,加入国际能源署似乎与中国的发展现状并不相符。坎昆是墨西哥的旅游 胜地,它坐落在墨西哥东南的海面上,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岛,从高空俯瞰,它宛如万顷碧波中游动着的一条水蛇。
2009年10月,为期两天的国际能源署部长级年会上,非经合组织成员中国、俄罗斯和印度首次以伙伴关系国身份派出部长级代表参会,成为这次国际能源署年会引人关注的焦点,而这次会议的主题也被确定为以伙伴关系应对能源挑战。2009年,国际能源署对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示怀疑:中国2009年一季度实际GDP数据与石油需求下降的情况不符,与异常疲软的电力需求也不吻合。
年底坎昆气候会议的召开,使这个美丽迷人的小岛更加受到世人的瞩目。毋庸置疑,目前的中国令全世界瞩目。国际能源署总干事田中伸男表示:目前,我们的重要性已经遭到质疑,因为能源消费已转移到非经合组织国家内。然而,其中的敏感内容——中国与美国能源消耗数据是如何提前曝光的呢?原来是7月25日,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在接受美国纯净天空电视台(Clean Skies News)访问时透露了有关内容。
中国科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的孙龙强博士强调,身为能源消费世界第一的国家还需要负起更多的节能与环保责任,尤其是碳减排方面更是责无旁贷。加上我们不是IEA的正式成员,中国政府没有义务为他们提供相关数据。
因而中国是否加入,早已成了困扰国际能源署的一块心病。现在,沙特运往中国的石油已超过美国,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家逐渐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主角。
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这导致世界很多工业生产活动在中国完成,因此中国能源消耗迅速增长,是非常自然的。2007年,当刚刚上任的IEA总干事田中伸男带着其旗舰刊物《世界能源展望2007》来到中国时,在发布会现场,原国家能源办副司长王思强便从眼光、数据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那份以中国作为主要研究国度的报告提出了质疑。
因为排放量与能源消耗量直接相关,而能源消耗量又与国家的发展空间直接相关。前不久,IEA带到中国来的是其旗下三大旗舰刊物之一的《能源科技展望2010》(下称《科技展望》)。白荣春以近乎直白的反对,向IEA《科技展望》中的一些重要判断提出了挑战。加上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并不多,统计方式也不尽完善,经常出差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实际上,中国不愿接受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国的称号,认为该数据不准确,已经引发了外界各种解读。事实上,田中伸男在2007年上任之初,就曾提出希望中国等国在未来能加入国际能源署。
发达国家俱乐部欲迫中国加盟事实上,除了上述动机之外,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俱乐部的国际能源组织,IEA此次披露相关能源数据还另有企图——迫使中国早日加入该组织。美国能源部数据证明美国能源消费仍是世界第一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称,去年中国消费了22.52亿吨油当量,而美国消费了21.70亿吨油当量,中国较美国高出约4%,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经合组织前身为1948年4月16日西欧10多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坎昆气候会议的东道主,墨西哥环境部长埃尔维拉 ·克萨达前不久在吸收新华社专访时呼吁说,资金问题将是制约今年年底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象变化大会能否达成协议的一个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应尽快兑现对贫困国家的援助资金,使发展中国家重拾信心,为坎昆会议最终达成一个具有法律束缚力的协议创造条件。